文章详情

被汶川地震改变人生轨迹 | 赋启青年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周颖:找到人生中的那个“盐”

除了在内容上提供课程,帮助非沪籍青少年以及培训“黑衣人”志愿者等,复启教育在资金方面也为赋启青年发展中心提供了较多的帮助。譬如2016年,因为政策导向等原因,基金会减少了对上海随迁子女项目的支持,赋启青年发展中心“新公民之声”项目的筹款因此遇到了困难。“所以我们就会自己支持我们自己项目,因为我们比较幸运的一点是我们还是比较有能力的,可以控制我们自己的项目到底想要做成什么样,也很挺庆幸当时(一开始的时候)没成立民非,所以我们还是会有一些资金去支持我们自己去做随迁(子女)的项目。”周颖说道。复启教育对赋启青年发展中心的资金资助主要有哪些方面呢?周颖谈道:“没有人资助的项目就我们自己资助,然后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养小伙伴(赋启青年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)。”

2008年初触公益,2010年开始自主探索公益项目,2011年“成功之冀”项目成功上线,2013年正式成立民间非营利组织赋启青年发展中心,到2018年,该机构已获奖众多,其项目规模也已扩大,涵盖“掘”“匠”两大系列共计五大项目。据《赋启青年发展中心2017年年度报告》,截止2017年12月31日,“新公民之声”项目已累计服务9所学校,开展212次活动,培训2000人次志愿者,受益随迁子女已超11812人,其项目总服务时长愈16000小时,平均为每位学员提供了25小时的课程与陪伴;“Diggers青年领袖训练营”项目累计开展29期,覆盖全国300多家社团,在高校巡讲超过240场,共培养1200余名优秀公益青年……这一系列的数据,是陈双卯、周颖夫妇和他们的志愿者以及其他伙伴们共同努力了八年的成果。八年来,陈周夫妇和赋启青年发展中心一直坚持以1%来影响99%的公益理念,谈到这里,周颖感慨道:“我们的资金和力量并不充裕,像现在很多公益组织都在问我们帮他们培养志愿者,但我们的力量真的很有限,所以我们觉得其实是找到那个愿意的1%的人,他可以去帮助我们去影响更多的人,包括帮我们去服务孩子、服务身边的人。我们觉得其实公益这件事情很像水和盐,所有的人看到我们都会觉得我们是水,但是能改变这个水的其实是那个盐。盐只要有一粒,整个水就会变成盐水。挺想在人生中找到那个盐,盐可以把所有水变成盐水,只要一点点,其实就会有(改变)。”

- END -

作者/ 张龙蛟

责任编辑/ 高文兴排版/ 吴丽萍

公益时报原创内容